101.jpg 

自從做了手指餅乾後,才發現麵包店裡常看到黃的(香草原味)、紅的(草莓)、咖啡色的(巧克力)奶油夾心小圓餅原來也是同樣的麵糊啊!都屬於海綿蛋糕的一種。

這種甜點似乎沒有統一的名字,有聽過奶油小西點、小芙蓉等,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非「牛粒」莫屬,由來我也不知道,只覺得一整個不搭啊!

這次我改用分蛋法試試看。

 

材料:蛋黃2個、糖15克;蛋白2個、糖40克;中筋麵粉60克、香草粉少許

作法:

1. 蛋黃加15克的糖打至泛白,打不打發都可以。只是2個蛋黃很難打發,將容器傾斜會比較容易。

2. 蛋白打至粗泡,分次加入40克的糖打至中性發泡。分兩次加入蛋黃糊中,用橡皮刮刀稍微拌合。

3. 加入過篩的中筋麵粉,輕輕翻拌避免消泡。這時麵糊很稠不好拌,有些乾粉沒拌勻也無所謂。

4. 將麵糊裝入擠花袋中,在鋪烘焙紙的烤盤上擠出直徑2-3公分的圓形(一口大小),記得保持間隔,用濾網在表面灑上一層糖粉。

5. 放入烤箱上層,200度烤8-10分鐘,表面上色後熄火悶兩分鐘,使底部乾燥些再取出。

6. 趁熱小心將烤紙往後拉將牛粒取下,放涼後抹上夾心餡,馬上密封保存。

  

作法十分簡單快速。

據我觀察跟實際操作的結論:全蛋法做出來的麵糊比較稀,成品比較矮扁;分蛋法做的麵糊比較濃稠,因此成品比較高挺,可以擠出圓錐形,想擠出平坦的圓形當然也可以,端看你怎麼擠,我是覺得圓錐形比較可愛。

有人說不用裝擠花嘴,或用塑膠袋裝著剪一個洞也可以擠,但我還是習慣用擠花嘴啦。更有人直接拿湯匙舀,不過形狀會不大好看便是。

做之前我一直很煩惱,因為我的烤箱不夠大,不知能不能分批烤?

想了想應該是可以的,因為有些食譜灑兩次糖粉,灑完之後靜置5分鐘,再灑第二次糖粉才烘烤,表示麵糊不是這麼容易消泡,但動作還是要快。

不過這些食譜用的都是分蛋法,因此想要分批烤用分蛋法做出的麵糊比較適合,全蛋法容易消泡。

這是第二盤,麵糊一點都沒塌喔。因為空間不夠又還剩一點麵糊所以大小不一,這是錯誤示範不要學。 

102.jpg 

烤溫我看過180-200度都有,溫度越低需要的時間越長。

因為我要烤兩盤,動作要快,所以用200度烤,烘焙紙上的糖粉都溶化成一粒一粒的小圓珠,以為溫度似乎偏高,所以第二盤我用190度烘烤,底部烤得不夠乾,取下時有些沾粘。

103.jpg 

夾心餡最常用的是奶油霜,果醬也可以。我用的是奶油乳酪抹醬,沒有額外加糖,雖然我已經減糖了仍擔心會太甜,還好不會。

104.jpg 

若還是覺得這個食譜太甜,要減糖請減蛋黃裡的,蛋白的盡量不要減,以免影響打發。並且最好不要夾甜膩的果醬。

之前說過有些食譜灑兩次糖粉,我倒覺得糖粉不用灑太多,吸收不了的糖粉烤好後最好輕輕拍掉,不然糖粉潮掉後會使表面變得黏黏的,除非用防潮糖粉。

剛烤出來酥酥脆脆的很好吃,不過牛粒很容易因受潮而變軟,放涼塗上夾心餡後馬上要密封收藏。

其實軟的牛粒也蠻好吃的,很像雞蛋糕,因為夾心餡吃起來不會太乾,算是一種精巧別致的雞蛋糕,哈哈。

也可以改用低筋麵粉做,口感會更鬆軟,但聽說更容易受潮。想做巧克力口味,將10克麵粉改成無糖可可粉,草莓口味就改成草莓粉和香精,也可以改加8克抹茶粉做成抹茶口味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ega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